close


第21頁
作者: 李家同 

對於李家同這個作者,我已經不是只用「喜歡」兩個字就能形容的了,
他的每一本作品我都會看,也幾乎都有買,
這本第21頁也是以散文的方式呈現人道關懷,悲天憫人的情懷,
也許當我講出"人道關懷"跟"悲天憫人"這兩個詞彙時,就有絕大多數的人
已經漠然了,在心裡OS說:喔...我不想看,這樣的心情
就像這本書裡有說到,大部分的我們,對貧窮的人都習以為常了
對那些貧困.病人的數據跟本不在乎!
曾幾何時,我們好像不再有同情心,最好的例子就是非洲的愛滋病問題,非洲有250萬人傳染了愛滋
但絕大多數富有國家的人民,完全無動於衷.老實說,當我看到這數據的時候,我也是那無動於衷的人之一.

德雷莎修女說:[愛的反面不是仇恨,是漠不關心]
仔細去思考這句話的意思,我們都是殘忍的人,我們愛自己大過全世界,我們永遠只看見自己的需要,應該說是自己的貪心,
看不見那些比我們更需要的人,就在我們的周圍,
就像"是我應該謝謝你"這篇文章裡的董事長,他擁有萬貫家財,身邊的人都是精英份子
一輩子汲汲營營的過,看不見比他更弱小的那群人,直到那個工友出現.
如果你問我,我相不相信他真的看到了那工友,我會說我相信,因為他一直就在我們身邊,

在[瑪利修女]這一篇文章中,
老杜追求[生命究竟有何意義?]這個問題,好像是大部分的人都會問的問題
老杜是個電子新貴,屬社會上層的人,但他永遠都再尋找自己生命的義意,雖然他書念得好,錢賺得多.但他永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?
然後他去找張小姐,一個他喜歡過的人,那個張小姐已經變成了張修女-瑪利修女
但他要求作者陪他去找她,這個修女在很遠的山地村落替一群家裡發生變故的小朋友服務,
在這趟旅程中,看到了張修女過的生活,作的事情.
張修女說:[其實我從來就弄不清楚生命的意義,但我知道如何過有意義的生活,這麼多年來,我一直扮演著好母親的角色,好多小孩也因此有了母愛,任何人只要肯全心全意的幫助別人,都會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有意義的,生命的意義也許難懂,要過有意義的生活,卻不是難事]
看了這篇文章,我會想,自己是否在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或有意義的生活呢?還是汲汲營營每天埋頭苦幹,跟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人一樣,為努力而努力,為了那叫做不可知的將來,徬徨無知的過生活,然後長大了,也就像絕大多數的人一樣,面無表情心裡冷漠的成為一個冷血又沒有人生意義的人.
曾經,看過一本書"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",裡面有說到,要為自己立下一個人生目標,如果這個目標是利於他人,幫助人的目標.連世界都會幫你的!!
人活著,食衣住行每天每天都是受餽於別人~所以願我自己現在所努力的,為要將來也成為一個付出的人.而不是終飽私囊,成為一個自私的人.


還有幾篇如講好萊塢電影的文章,講麥克維(美聯邦大廈爆炸案主謀)的不悔改
反諷了我們對暴力對戰爭的認同,
試想我們是否吸收了太多電視電影上殘忍的人性
而習慣了這些不真實的,不具感情層面的殘爆
漸漸的,我們也成為那樣冷漠的人.甚至成為幫兇的壞人...


回歸第一篇"第21頁"這故事
張教授的最後一堂課:[你們應該關心不幸的孩子]
身為大學生的人(含以上)
知道有多少連大學都念不到的人充斥在這個世界上嗎?
知道我們社會有多少家庭問題.社會問題已至於很多不幸的孩子嗎?
那些孩子她們不會在臉上寫著"我很不幸"
那些中輟生會什麼會中輟?
他們真的很壞嗎?
故事背後的故事大家都不一定真的知道,只因為"那不是我"
在我們之中的人大部分有好的家庭教育.(即使單親依然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)
不愁吃穿.補習.等等...
但有很多人,他們是連基本人權都被漠視的.
不管是家暴.貧困.小孩生小孩...等很多很多我們難以想像的問題
都在我們身邊,有時候我會想...
我們家住在一樓.也許二樓或三樓的某一戶人家就過得比我們苦
或著隔壁棟幾樓的小朋友被父母虐待...等
不是沒有可能的,我要如何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呢??
我能做什麼?
社會的循環很可怕的...只是我們不曾留意去看過那一群,不是我們這一環的人!
如果我們不去幫助那些小孩,用知識的力量逃過循環,
那他們還要這樣苦下去,錯下去到什麼時候??




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,不要只是成為一個接受別人福利的人
也要成為一個付出的人.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美REE 的頭像
    美REE

    美REE的部落格

    美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