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報數位部賴芝穎編譯】
「我真希望我跟你一樣有iPhone 6+。」
「我真希望我有你的iPhone 6+。」
「我真希望你沒有iPhone 6+。」
你可以分的出來上面三句話的差別嗎?一個是羨慕、一個是貪戀、一個是妒忌。差別可能沒有很明顯,但這些差異卻很重要。
強納森.戴克(Jonathan Dykes)是卡杜瑪基督徒大會的執行董事。自從在雪梨北部當傳道人、牧養當地工人開始,他就對研究「妒忌」的議題特別有興趣。他說,人們常會把羨慕和妒忌、貪戀、仿效搞混。一般人也常常把羨慕和妒忌混為一談。
自我認知建立在別人身上
「如果要精準地定義『妒忌』,它指的是:因沒有得到你覺得你應得的份而忿忿不平。如果我因你有最新型的智慧型手機妒忌你,我會想辦法讓你失去你的。」
「所以我會用力地坐在你的智慧型手機上,直到它彎得跟香蕉一樣彎,然後把它丟掉。我的手機可能是用了10年的傳統手機,但那不重要,只要你失去你的手機,我就心滿意足了。」戴克說。
戴克說,妒忌別人的問題是,你把你的自我認知建立在身邊的人身上,你很驕傲,你希望踩在所有人頭上。妒忌別人的人,想要把所有人都拉到跟他同樣的水平,甚至更低。「但『不去比較』並不會解決『妒忌』的問題,真正的解藥是『神的恩典』。」
「妒忌」真正的解藥
「對基督徒而言,去讀稅吏的寓言(路加福音十八章9-14節、十九章1-10節)會是一個好的開始。在神的面前把自己看成稅吏,才能看清真正的自己和自己的身份,我們並沒有多崇高的身份。法利賽人是那個一直在比較的人,稅吏才是做對了的人,因為他跪下來捶胸、為罪痛悔,他在神面前正視真正的自己。」
「如果你像稅吏一樣,鑒查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的意念和自己的行為,你會用恩慈憐憫對待別人,不管他們有多壞。因為無論如何他們都沒有你壞。」
把自己看為最小的讓你能愛別人、不因不安全感而退縮。就像戴克說的一樣:「當好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時,你能自由地一同與他歡慶,就算你的生活並沒有因發生在他身上的事而有所改善。」
「你最好不要這樣想:她贏得那個工作,我沒有。她比我好,我一點用都沒有。那會讓你陷入妒忌的漩渦。」當你以別人的成功來凸顯自己的悲哀時,你就踏上了妒忌的不歸路。
一開始是比較,之後產生悲傷和不滿足,最後只帶來毀滅。戴克說就算只是在心中妒忌、沒有說出口或做出不良行為,「那仍然是『妒忌』,是心中的苦毒。」
察覺差異 為他人成功開心
我們需要在神面前對自己的身份有正確的認知,我們需要學會謙卑,就像稅吏一樣。戴克接著說還有一件事需要做:我們要知道我們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、別人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。
「察覺這樣的差異是一個關鍵。成為基督徒並知道神創造了你,讓你能承認彼此的差異,並為此獻上感謝,又不會有不安全感。」他說。「神從各地呼召我們去做各自不同的事。」
當其他人成功時,戴克說:「我應該要感到開心,如果沒有,那我就有問題了。」最後,他提醒我們:「記得你自己是誰。神知道你最糟糕的事,但祂還是愛你。」(資料來源:bible society)